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
2022年5月26日
树立正确金钱观,筑牢法治防线——香洲区司法局开展诈骗心理分析和防诈科普心理教育

        近年来,诈骗罪案件日益增多,疫情下的电信网络诈骗更是层出不穷,并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特点。偏差的金钱观导致的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盗窃罪、走私等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群众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5月24日下午,香洲区司法局联合京师社会工作中心对在册社矫对象开展了“疫情下的诈骗心理分析教育及预防对策”远程教育,犯罪学博士崔珊老师应邀主讲。讲座以诈骗罪为介入点,进行诈骗行为矫正和防诈科普的心理教育。
        “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人际焦虑、经济压力等问题让部分人企图通过网贷、投资等‘捷径’应对经济冲击,诈骗犯们抓住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发展了多种诈骗行为”,讲座伊始,崔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案例引入主题,带领大家认识诈骗罪的含义、特点和犯罪构成。紧接着辅以社会热点诈骗新闻视频和法律知识分析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对钱财的追求享乐和为己自私的道德观;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对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存在偏差,侥幸心理严重的法制观;难以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情的心理缺陷;满足物欲、虚荣或生活压力的行为动机等特点都是诈骗犯的常见心理特征。”
        那么,如何对诈骗犯进行教育矫正呢?崔老师提出了三个方法。一是普法教育,避免侥幸;二是增加道德感和提升共情能力;三是合理发挥其潜能,转变身份,例如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崔老师从受害者的角度分析受害者心理特征,向大家科普常见的诈骗类型及防范对策。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刷单返利诈骗、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网恋、裸聊诈骗等都是常见的诈骗形式,警惕大家不贪便宜不贪色、不图省事、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下载国家反诈APP,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防范诈骗的有力“武器”!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教育,分析诈骗犯以及受害者的心理特点,对诈骗罪犯予以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违法错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积极参与矫正,避免日后再犯罪;对受害者予以心理分析,帮助大家认识诈骗陷阱,了解诈骗的预防对策,减少诈骗受害。”主讲人崔老师说道。
        讲座结束后,社矫对象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防诈知识干货满满,紧贴现实生活,启发很大。“感触挺大的,经常有接到诈骗电话,下载防诈App后,可以有效拦截”,“让我深刻了解了诈骗手法,并时刻警惕,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