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
2017年8月23日
采“秘”行动,一起关注家常菜背后的故事

    年近70岁的邓婆婆最爱吃猪肉蒸咸虾,这是她从细食到大的家常菜,是她最难忘的菜;卢婆婆家的饭桌上永远少不了清蒸草鱼,因为患有高血压的老伴最爱吃,社工昵称他们为“草鱼”夫妇……看似稀松平常的一道菜,背后都蕴含了或关于爱、或关于怀念、或关于心情、或关于趣味……的故事。那么每天享用这些美食的你是否有细细体会这些故事呢?掌厨者的心意你们懂得吗?

    8月7日至21日,京师莲洲南青站社工开展了我的采“秘”记录小记者小组活动,该小组以埃里克森的成长阶段理论作为实践指导,旨在培养一批懂得发现身边有趣的、有意义的平凡小事的小记者,通过采访身边人的家常菜的任务,使小记者们与受访者产生互动,发现每一道家常菜背后的文化、情感,并运用小记者小组学到的技能将其撰写成文,将南青村的家常菜文化记录成册,本次小组一共43人次参与了其中。

    该小组主要由游戏互动,关系破冰、小记者要素、外出采访实践、写新闻稿、过程回顾,巩固所学五个环节组成。自小组开展后,小朋友们从一开始的害羞忸怩,到大胆与村民访谈交流,一步步获得成长。在小组最后一环节上,小朋友们在卡纸上记录了自己在小组中的成长:有的小朋友说很开心在第一节活动就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有的小朋友说终于知道小记者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小记者也是很辛苦的;还有的小朋友说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更好地写新闻稿等等;这就是小组中运用的“镜中自我理论”,小朋友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不断与他人交往,不断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小记者,更是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

    据悉,南青村家庭综合服务项目是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承接的政府项目。珠海京师社会工作中心是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系,于2010年4月在珠海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社会服务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坚持“服务·培育·研究”发展目标,取得重大成就,如2014年被评为珠海市5A级社会组织,2015年入选广东省社会工作人才重点实训基地,2016年上榜全国2015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

    自2014年获得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南青村家庭综合服务项目来,至今已迈入第3个项目年,项目顺利进行,得到了莲洲镇相关单位的支持、村民的认可、服务质量也越发专精。2017年7月,项目进入第四年度,根据村民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项目秉承“扎根农村·需求为本·助人自助·全面发展”的服务宗旨,以农村文化作为服务土壤和载体,聚焦居家养老服务、兼顾儿少,促进双方良好的互动关系。